日本经典动漫赏析《滑头鬼之孙》

日本经典动漫赏析《滑头鬼之孙》

日本妖怪文化与《滑头鬼之孙》

1       动漫中妖怪文化的起源

1.1       妖怪的定义

虽然东西方文化不同,但提到妖怪,我们都会认爲他们具有超人类、超自然的力量。同样地,在日本「妖怪」被理解成爲一种神秘的,奇怪的,令人毛骨悚然的现象。任何动物、植物和工具都可能吸收天地的日月精华,因而幻化爲人形或得到人智。换言之,「妖怪」最初并没有固定的形式或定义。或许是儿童期父母讲的一些睡前故事,或许是人们对超自然能力的渴望与畏惧,当提到「妖怪」这个词语时,即使人们无法准确讲述出妖怪的定义,也并不影响人们对妖怪的好奇与喜爱。

在东方文化中,妖怪依然以狐狸精爲主流,此外还有蛇精、猫、琵琶、蜘蛛、雉鸡、鱼、树和花等等。在日本神话方面,动植物成精也是举不胜举,不过日文的「精」比较偏向於精灵。日文向来用「妖精」来称呼精灵和仙子。一般时间越久的妖,法力越大,外形也越偏向人类。成精之物最常以「妖」代言,同时「妖」也代表偏离正道的事物。因此人类常对它们充满畏惧,发生不少暴力冲突。在一些古老的传说之中,妖怪几乎扮演歹角。随着时代发展,妖怪的形象描述也有许多情有义、知图报恩的妖精,以及和人类发生恋情的故事。

1.2       动漫中的妖怪形象特点

1.2.1     人形类的妖怪造型

此类妖怪是指那些幻化成人类模样的妖怪。这种妖怪在日本有很多,周英曾说:「有的幻化成年轻的男人或女人,也有的幻化成老爷爷老奶奶,还有的以小孩的样子出现。在这里列举两个出现率较高,并一直以人形妖怪出现的妖怪形象

首先就是雪女,雪女可谓是家喻户晓,很多动漫作品里都有她的身影。雪女都是传说中的美女,通常穿白色和服,淡蓝色的头发,白皙的皮肤,身材苗条,掌管着冬季的雪。动漫作品中的雪女造型,也是在传统雪女妖怪的造型基础上加入其他设计元素而来的。比如《滑头鬼之孙》中的雪丽和冰丽。

1.2.2     天生异物类的妖怪造型

这些妖怪在本质上的不同就是拥有天生的能力和独特的生活习惯,不需要特殊的练习或修行,比如奴良家族。主人公奴良陆生看似是普通的中学生,实际上是妖怪「滑头鬼」的孙子,继承了四分之一滑头鬼之血。虽然没有近视,但平时戴眼镜,短发与眼睛皆爲棕色,觉醒後眼睛爲红色,脑袋非常巨大,头发变长,爲白色,脑勺後爲黑色。

1.2.3     物品幻化类的妖怪造型

妖怪领域中不仅有山男、山姥等人形妖怪,也有许多具有神奇法力的动植物,甚至是由生活中的物件幻化而来的妖怪,比如返魂香、棘琵琶、唐伞、纳豆小僧、云外镜等。

就拿出现在《滑头鬼之孙》中的纳豆小僧和云外镜爲例。纳豆是日本人非常爱吃的一种食物,在日本食界的地位非常高。纳豆小僧就是纳豆幻化来的妖怪,头部是包覆纳豆的草束,身上有一股纳豆味,紧张的时候不会出汗,而是会从头上冒出纳豆来。云外镜是一种能反映遥远地方影像的镜子,是镜子历经百年後幻化而成的妖怪,又名镜妖。

1.3       动漫中人形类妖怪的画风特点

1.3.1     白描风格

原本的「白描」指的是国画的一种画法,纯线条勾勒,没有色彩的渲染。漫画中的白描画风可以理解爲「简约风」—— 「绘画技法趋於简单,多以线条爲主;五官、脸型上没有过多的修饰,画面也称不上华美。」但总体上设计出来的造型依旧是大眼晴尖脸蛋的俊男美女。高桥留美子的代表作《犬夜叉》就是白描风格的画作。人物均以清新、简单的线条去进行造型设计,抛弃复杂的修饰,用代表性的元素反映人物的特点。人物形象便於区分、色彩清爽明快,更受儿童喜爱。比如主人公犬夜叉外观上用一双犬妖的耳朵去代表,生动形象,简洁明了。

1.3.2     唯美风格

现在大多数动漫作品都是走的唯美路线,人物造型特点细腻,形象更加立体真实,但扬长避短。人物的比例尽量表现完美,甚至夸张,深受宅男宅女的喜爱。唯美画风的代表作非常多比如《夏目友人帐》、《少年阴阳师》等,共同特点就是把妖怪的造型设计的非常美好。不管是正义的妖怪,还是邪恶的妖怪,只要被设定成了人形类,均爲俊男美女的造型。

1.3.3     华丽风格

一般来说,作者不仅追求画面的复杂,就连故事发展、背景、内容都要向华丽风格靠拢。有时爲了追求这样一个特点甚至牺牲了原本的逻辑性。色彩较爲繁杂、人物装饰较多,金色、黑色、蓝色是常见的颜色。偶尔的情节冲突、处处复杂的画面,看多了未免审美疲劳。因此不如唯美画风受衆广。

1.3.4     单纯写实风格

写实风与唯美风有一些相似点,人物形象都比较立体丰满。但高纯度写实风格的还原率较高,对动作的设计、夸张、特效、比较模式化。常以情节取胜,更加坦然接受人类的不完美。但观衆们对这种画风抱有不同见解:一部分认爲动漫尤其人物形象应当来源於生活,引导正确的审美取向;另一部分人认爲动漫的存在就是爲了弥补生活中的不完美,因此更加喜欢唯美风格。

1.3.5     惊悚风格

在现实的基础上加上失真和想像,创造了一系列的妖魔化造型,然後特意用背景及配乐等手段营造一种恐怖的氛围。颜色较压抑,许多人很难接受,所以并没有大肆流行,这里不做重点讲解。

1.3.6     Q版风格

随着腾讯帝国势力的不断壮大,以两只矮胖的企鹅爲代表的头身比1:1的玩偶或者卡通形象深入人心,尤其深受青少年的欢迎。具有类似夸张比例造型的形象就叫做Q版造型。这种卡通形象往往表现爲头大眼睛大,身体与头的比例约在1:1到1:2之间,在公仔或者搞怪漫画、青少年漫画中常常出现。在人形类妖怪中,这种可爱、简洁、新颖、有朝气的画风,正渐渐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欢迎。在《滑头鬼之孙》的片尾中,比如第一季第一话22分15秒到23分11秒就是Q版造型,与紧张激烈的故事内容形成了反差。

2       妖怪文化的发展历史

2.1       妖怪便是用来解释自然现象的方式

无论中外,在科学尚未诞生的年代,妖怪、神灵便是用来解释自然现象的方式。伴随着人们对丰收、财富的渴求,所以民衆也在渴求非自然现象能够爲其带来收获。

日本称自己是有八百万是神仙居住的国家,这就趋向於希腊神话中的「泛神论」,数量衆多的神仙也分爲三六九等,这在动漫《野良神》中就有所体现。妖怪也有善有恶,很多身形凶恶的妖怪却能带来好运。是妖怪还是神也许就在人们的一念之间,在没有科学的年代,妖怪是日本人民的解释超自然现象的一种方式。或许妖怪真的存在,有报导提到着日本民衆发现「河童木乃伊」的消息,其真实性这里就不过多评价。但是可以肯定的是,各式各样的妖怪目前仍存在於人们的脑海中,或许人们的印象有所改变,但是妖怪并没有就此被人们所忘却。

2.2       妖怪动漫开端——《鬼太郎》

1959年,水木茂创作了《鬼太郎》中的第一个故事《墓场鬼太郎》,就此掀起了妖怪漫画热潮。《鬼太郎》因爲其日益高涨的热度,快速被拍成电视动画。当时正值壮年的水木茂先生,凭藉自己的才华以及热度,在多个刊物上同时连载了6部漫画:《河童三平》、《鬼太郎》等等。水木茂对创作妖怪漫画有着极高的热情,曾说过「因爲妖怪想要人们知道他们的存在,所以才向他授予描绘妖怪的画笔,他才有幸藉此描绘光怪陆离的妖怪世界。」「因爲妖怪的眷顾,所以才能藉助画笔得以温饱」。

日本动漫中的角色、人物性格特点,保留了日本民族讲求礼数、尊上敬下的特点,但日本动漫人物夸张的形象特徵,和日本人本身古板、严谨的个性格格不入。有学者认爲,日本动漫人物的性格特徵正是日本人被压抑的一面,同时受到日本妖怪文化的影响,所以多数日本动漫人物的性格都被夸张化,或者说被「妖怪化」。

2.3       妖怪文化的发展

纵观日本百鬼文化的发展,可以分爲6个阶段:上古时期、平安时代、室町时代、江户时代、明治维新时期、现代。日本上古时期的鬼怪文化,和很多国家一样,其形成都是因爲当时的人们对於周围世界不完全的认知所造成的,由於时隔久远,缺乏可以考证的文献资料。但据说,《山海经》在奈良时期就已传入日本,所以与本土传说很早就产生了结合。

有一种观点阐述说,由於日本四周环海、内陆多山的地理原因,加之其国土面积小、地理形状狭长所产生的空间限制,导致其民间神秘主义兴起,塑造了日本文化中的带有一定幽闭色彩的特点。而记载了大量珍奇异兽资料的《山海经》的传入,打开了人们认知世界的另一扇窗,也承载了他们无处投诉的情感,因此备受欢迎。自此之後,日本逐渐出现了木刻版《山海经》,效仿版《和制山海经》,还有被誉爲「日本《山海经》」的《怪奇鸟兽图卷》。平安时代,随着中日文化交流的频繁,日本的妖怪文化也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。现今流传下来的约600种妖怪,均来自平安时代。

3       《滑头鬼之孙》赏析

3.1       内容介绍

3.1.1     滑头鬼是什麽

滑头鬼又称滑瓢是日本的一种妖怪。经常随便闯到别人家里,偷吃别人的东西,给别人家里添麻烦的妖怪。好吃好喝招待之後,便会带着去街上大吃大喝,加以保佑。在忙碌的傍晚,滑头鬼会悄然无息地潜入人的家中,还悠闲地品着茶,像是在自己家一样。主人看到後,也会情不自禁地认爲「他才是我们家的主人啊」,不但不会将其赶出,还会热情招待。日本很多地方并不会供奉具体的哪个神仙,但常常放置一个神座让过往神仙鬼怪歇脚,在传说中,正是因爲滑头鬼在被追回饭钱时化做烟坐到了神座上,才让人知道原来是滑头鬼。

3.1.2     主要内容概述

主人公奴良陆生看似是普通的中学生,实际上是妖怪「滑头鬼」的孙子,继承了四分之一滑头鬼之血。小时候,陆生对爷爷很崇拜,也与爷爷领导下的「奴良组」十分亲近。但是,在与同学的一次讨论中,陆生知道了人类畏惧妖怪,就想过平静生活,不愿继承奴良组三代目。一天,陆生的人类朋友被妖怪袭击,爲保护他们觉醒了自身的妖怪之血。四年後,陆生虽然仍希望作爲人类生活,但是爲了统率奴良组而与妖怪世界相对。

3.1.3     官配及川冰丽

冰丽是四百年前随侍滑瓢的雪女雪丽的女儿,面貌与雪丽相仿,校园五朵金花之首,人气非常高,是个萌点满满的角色。特徵是圈状的黄色虹膜,僞装成人类时眼瞳爲蓝色,妖化的圈圈眼是雪女一族的遗传,非常关心陆生,也非常了解陆生,数年如一日的守护着陆生,平时对陆生说的命令总是很服从,但是一旦陆生做出的决定可能会伤到自己,也会非常严厉的制止,可见也并不是真的一味的服从,她的一切都以陆生的生命安全爲首要。

对陆生忠心耿耿,信任很深,和陆生的信赖关系爲本家最高。在陆生前去九州与御门院战斗前嘱咐其要成爲奴良组的归宿。在最终一战跟随陆生前往,并在羽衣狐(山吹乙女)带走陆生要爲他治疗时,拦住不明情况的鸩,将陆生放心的交给羽衣狐,在等待陆生归来的那段时间,一直在和本家妖怪们做好迎接陆生的准备,但也因爲担心陆生的情况有一段时间很消沉,不过最终还是等来了伤好的陆生,与他一起回到本家。在最终卷漫画特别篇她差点就被陆生吻到,但因爲青田坊的突然闯入而没有成功,由此也和陆生修成正果成爲官配。

3.2       主角性格形象分析

随着时代的发展,妖怪的人物形象设定与最开始有了很大区别。比如滑头鬼在原本传说中是狡猾、不太讨好的角色,但在动漫中确是爲了保护人类朋友而愿意挺身而出、勇担大任。雪女是诸多妖怪题材动漫中必然存在的角色,传说里却不是善良的,像西方海妖,美丽却凶狠无情通过接吻吸食灵魂。而在现代,雪女成了美丽温柔的女生,超萌可爱,不仅杀死男人设定剔除,还加入了忠心、守护恋人的角色特点。

《滑头鬼之孙》主要采用的是唯美风的画风。人形妖怪都拥有漂亮的面庞和健硕美丽的身体。主人公奴良陆生的发型是充满毛刺的,颜色是银色奶奶灰,体现出作爲首领的尊贵。他给人一种高贵冷静的感觉。有种出淤泥而不染的高级感。雪女的主色调是白色和蓝色。白色给人的感觉是纯洁、善良的象徵;蓝色是属於较富幻想力的色彩,表示好奇心强烈,对新奇的事物很感兴趣,体现了雪女超萌可爱的特点。动漫中设定的主人公是初中生,因此行爲有时更加儿童化,在紧张的战斗中充满早晨、希望、阳光、梦想、渴望等「少男少女」的特点。

3.3       京都强妖多,江户数量多

实力强劲妖怪大多都出自京都,它们往往呼风唤雨,各显神通,有的占山爲王祸害一方百姓;有的搅乱皇室让贵族鸡犬不宁,只要它们出现日本朝廷往往要派几万大军讨伐,效果却微乎其微。往往需要神仙的指引或者神器的加持、特殊技能才能勉强战胜。而反观江户妖怪就「可爱」多了,他们大多都出自日本民间的乡野怪谈中,其冲级量也不过是在晚上吓吓人,在别人家里捣捣乱,或者饿了蹭个饭之类的,最多也就是吃个人。滑头鬼、雪女都属於江户妖怪。「江户妖怪」由此诞生於世,并作爲乡野传说流传开来。相比「京都妖怪」的神通广大,「江户妖怪」更加贴近民衆,接近生活。这或许是江户妖怪数量衆多的原因。

3.4       历史背景

「京都妖怪」传说发展流传的鼎盛时代是日本的平安时代,桓武天皇从旧都长冈京迁都後至1868年明治天皇迁都东京期间的首都爲平安京,当时把天灾人祸比喻成妖怪横行,再加上皇室成员想像力的加持,平安时代的京都妖怪当然「身手不凡」了。

而到了日本的「江户时代」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,文化和创作能力的提升,日本市井之间,人们把见到的、有趣的、不能理解的事物创作化,这些小事情也变成了一个个活生生的妖怪。当时的娱乐项目少人们没有什麽可供消遣的事情。所以在饭後之余人们把这些「小见闻」口口相传,慢慢的变成了所谓「怪谈」,类似中国的《聊斋志异》。

4       中日妖怪对比

4.1       中日妖怪文化的联系

日本的鬼怪原型大多是来自中国和印度,有学者研究表示,日本有70%左右的鬼怪源自中国。因此可以说在鬼怪的造型上,中日两国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。例如中国的《搜神记》中有记的落头民,讲述的是始於秦的南方地区出现的一种妖,形同美女,头颅在夜间离开身体并外出捕食人类的故事,而在日本的《百鬼夜行》中,称之爲「飞头蛮」;中国的《山海经》中记录钟山之神爲烛九阴,身如大蛇,人面,长千里,睁眼爲昼,闭眼爲夜,在日本的妖怪体系中,也有着烛九阴,且描述基本一致。还有一些异兽妖物,虽在中国传说里发生变化,在日本妖怪里也有相似记录的,但都能在《山海经》中找到它们的原型。

4.2       性格定位

中国神话的妖怪是指修炼後的物类,好比人修道成仙那样。妖怪常是指除人类和神以外存在於天地中的超自然生物,一般由大型猛兽修炼而成,外表通常凶恶吓人,常常被视爲可怕、不祥之物。妖怪和神仙属於不同的两个领域并且不会发生转换。

但在日本文化中妖怪和神仙没有明确的界限。例如座敷童子是能够带来福泽、消除厄运的妖怪。相传座敷童子生前是一个身世悲惨、极具孝心的小女孩,在给母亲采药的过程中不幸丧生。但小女孩的灵魂会在每天的早上将药材放在家门口,一直到母亲的重病完全康复。正因爲座敷童子的善念,所以座敷童子才会拥有带来福泽的力量。相传座敷童子所停留的家庭,无一不人丁兴旺、富足平安,即便是很遭遇了不幸的家庭,一旦座敷童子在家中停留,就能够扫除家中的噩运,而座敷童子一旦离开,也会带走家庭的所有福泽。所以一些心生贪念的家庭,就会将座敷童子囚禁在在中,不让座敷童子离开。类似於座敷童子一类的妖怪,其能力也能爲人们带来好运,而这种能力在中国文化中只有神仙才有,因爲人们对财富、幸福的渴求,所以祭拜神仙。上面也说到河童是神仙沦落後的妖怪,其实就可以看出日本文化中的妖怪、神仙并没有明确的界限。

4.3       妖怪形象

在中国,以动物样子出现的妖怪非常少见。根据中国的民间传说,妖怪的样子和人一模一样,并且通常拥有人类无法企及的神通。中国的妖怪故事不像童话,而是更生活化。背负着寃屈死去的人的灵魂是具有强烈的报复欲望的特别的亡灵,人类特别害怕这样的亡灵。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识中,含冤而死的人会变成恶魔,必然会用尽所有手段让杀害自己的人偿命。因此,中国的文学作品中描写的妖怪(特别是女妖)通常指的是亡灵。而且,含冤死去的人的亡灵返回人间报仇雪恨的故事屡见不鲜。反映了封建社会极端黑暗、极端残酷、极端混乱的悲剧,表现了底层百姓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。

日本传说中的妖怪和幽灵基本都是动物形象。虽然和人有些相似,但长着牛角、尖牙利齿,嘴巴开裂到耳根,只要抓到人类会立即吃掉。在日本人的意识中,鬼、怪、幽灵或亡灵等形象各有不同。因爲古代的日本人坚信山川河流以及衆多自然物都是有灵魂的,人们常怀敬畏之心。所以,受既有妖怪印象的影响,日本的「妖怪”大多是怪物或丑陋难看的形象。

4.4       文化地位

妖怪文化在中国不具有主流地位,出现常常是作爲反派烘托主角的强大。妖怪题材的动画,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「葫芦娃」、「西游记」等,但妖怪形象和特点、角色定位较爲单一。古今的定位差别较小。相比之下,妖怪文化在日本则十分受欢迎,《犬夜叉》、《夏目友人帐》、《千与千寻》、《东京食屍鬼》等等,相关作品非常多。并且很多妖怪的形象和角色定位发生了巨大变化,比如河童的形象在古老传说中是十分恐怖、恶心,会出来作恶。但经过变化,逐渐成爲了可爱夸张的孩童形象,也会带来福泽。

5       结语

妖怪给了动漫丰富的创作素材,动漫赋予了妖怪新鲜的活力。《滑头鬼之孙》作爲第3回JUMP金未来杯的获奖作品,以现代的日本作爲舞台,带给不少人时代记忆。作爲妖怪动漫的缩影,其中的故事内容给人很多啓示。正如第一季最後一话中阴阳师加奈问道「就说并非所有的妖怪都是失去心灵的怪物吗」,我们应该对妖怪文化等抱有更多包容的态度。

6       相关连结

第一季1话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bangumi/play/ep288090

第一季26话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bangumi/play/ep288115

 

怎么用clash翻墙

0 0 投票数
Article Rating
订阅评论
提醒
guest
0 Comments
最旧
最新 最多投票
内联反馈
查看所有评论
0
希望看到您的想法,请您发表评论x